<source id="aehih"><delect id="aehih"></delect></source>

    <bdo id="aehih"><address id="aehih"><big id="aehih"></big></address></bdo>

    首頁 -> 新聞中心 -> 公司新聞 -> 詳細信息
    重點客戶 更多>
    集團攜手中央媒體走進華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2-10-31 17:32:25 | 瀏覽:620次 【關閉此頁

    8月16日,以“賡續紅色血脈 保障能源安全”為主題,“能源高質量發展”融媒體行活動媒體團走進華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顒佑申兾髑孛簩崢I集團運銷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中國能源報發起,邀請多家中央及行業主流媒體共同深入一線,以全媒體視角鮮活呈現企業發展、項目運行成果和亮點,全方位觀察“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下能源企業的主動擔當和實踐作為。


    振興老區做貢獻  電力保障“贛”勁足


    從贛南地區沒有大的電源支撐點,到發展為江西省裝機容量最大的火電企業;從電廠控制系統完全依賴進口,到為百萬二次再熱火電機組換上“中國大腦”;從傳統火電廠,到轉型升級為多能互補型的綜合智慧能源基地。

    華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能秦煤瑞金電廠”)在“紅色故都”的江西省贛州市,肩負著振興贛南革命老區的重要責任與使命,堅持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化企業改革,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走出了一條煤電保供、電力興邦的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化改革    成就“央企+民企”煤電聯營合作典范

    回溯過往,改革開放前贛南山區廣大群眾過著“松枝竹片當燈點,加工稻米靠人力”的生活,“用電難”成為當時重大民生問題。贛州位于江西電網的末端,為典型的受電電網,缺乏獨立電源支撐點、新增用電負荷大,更訴說著曾經贛南革命老區發展對電力能源的熱切期盼。經濟要發展,電力應先行。2008年,瑞金電廠一期2臺國產35萬千瓦超臨界機組建成投產,改善了贛州乃至江西的電網結構,填補了贛南地區大型電源支撐點的空白.2012年,《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帶給贛南地區的是十年巨變、滄海桑田。 2019年,作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規劃中能源類首個項目——瑞金電廠二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從根本上著力解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同時也掀開了電廠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章。

    馭匠心而馳,乘東風而上。在同一年,為創新落實國家國企改革部署要求,瑞金電廠開創了央企混改新模式,率先通過市場化競爭方式引入民營企業陜西秦煤實業集團運銷有限責任公司,各持50%均股混改模式重組為法人單位華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在系統內首次成功實現“央企+民企”煤電聯營混改。

    值得關注的是,混改后的瑞金電廠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市場化經營機制、激勵約束考核以及三項制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按照股東股權比例和制衡原則,合理設置混改公司‘三會一層’,明確股東會的權力機構地位、董事會的決策機構地位、監事會的監督機構地位、經理層的管理和執行地位,大力推行清單式管理,制定黨委會前置審議清單,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理層決策事項職權清單,做到股東雙方責權利劃分清晰,減少股東之間的矛盾,提升綜合管理效能?!比A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實施混改后,瑞金電廠股東雙方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探索實現共享共贏的現代化企業發展之道,將民營企業的靈活性、創新性和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雄厚的實力資源、規范的管理進行有效結合,為“央企+民企”合作提供了典范,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拓展了民營資本發展空間,加快了企業電源結構轉型升級,有效盤活了一期存量資產,做強做優了二期增量資產,強化了上下游企業戰略合作,促進了煤電聯營合作雙贏,對深化國企改革、激發企業活力,具有重大牽引作用。

    相關數據顯示,華能秦煤瑞金電廠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2018年增長47.93%,2019年全面扭轉連續兩年虧損的不利局面,2020年實現利潤總額較2018年增長1.45億元、資本保值增值率提高61.15個百分點;即使在煤價屢創歷史新高的2021年仍然保持前三季度盈利,成為前三季度區域公司唯一盈利的火電企業,企業盈利能力得到根本性加強。


    自主創新   為百萬火電機組換上“中國大腦”

    2021年12月,隨著華能秦煤瑞金電廠4號機組完成168小時試運,華能秦煤瑞金電廠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運,標志著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全國產安全智能型DCS/DEH一體化分散控制系統技術的成功應用。

    “DCS即分散控制系統,是電廠的大腦和神經系統,負責監測各項參數、控制各項設備、實現人機交互。DEH是DCS汽輪機控制系統,汽輪機控制要求高精度、高速度、高性能,不是任何DCS都能滿足,需要解決兼容性和數據交換問題?!焙蝿俳榻B。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兩個系統的核心技術完全依賴進口。若順利研發,將突破火電廠DCS/DEH控制系統的關鍵技術壁壘,解決火電廠“大腦神經中樞”“卡脖子”問題,能源電力重要基礎設施運行的本質安全也將得到保障。

    為解決發電領域DCS系統這一“卡脖子”難題,瑞金二期百萬機組開展睿渥全國產DCS+DEH一體化創新示范應用,以實現關鍵控制領域的完全自主可控。并組織成立華能睿渥全國產DCS+DEH一體化示范應用攻關組,通過強組織、提質量、保進度、拓創新,成功實現了項目示范應用,為最先進的百萬二次再熱火電機組換上了“中國大腦”,歷史性、戰略性地突破了火電廠DCS/DEH控制系統的關鍵技術壁壘。DCS和DEH兩個系統的全國產化融合,在國內尚屬首次。

    科技創新成就了華能秦煤瑞金電廠的高質量發展。目前,華能秦煤瑞金電廠取得實用新型專利超過130項、發明專利達5項,其中多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全國首屆電力班組創新創效特等獎、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各類獎項。

    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同樣離不開中流砥柱的創新型人才。作為攻關組組長李華,是電廠工程部一位優秀的熱控專工,也是一名技術創新的領頭雁。她以“巾幗何須讓須眉”的魄力,在距離投產不足8個月的時間內克服設備圖紙

    交付滯后、施工力量不足等重重挑戰,帶領攻關組對現場12個系統、40多種設備、3000多個測點進行無縫通訊,完成20余項技術創新,攻克30余個技術難題。

    在華能秦煤瑞金電廠像李華這樣“不必揚鞭自奮蹄”的專業技術人才還有很多。據了解,企業現有職工377人,其中黨員122人,大學以上學歷占83%,平均年齡僅35歲,現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9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人員120人,高級工及以上技能人才162人,國家級中央企業技術能手5人,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青春和熱忱創造著華能秦煤瑞金電廠的輝煌篇章。


    優化布局  綜合智慧能源基地大有可為

    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背景下,作為扎根贛州的唯一大型火電企業,華能秦煤瑞金電廠近年來為贛南蘇區電力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能耗雙控,助力打造國家級“低碳生態示范區”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華能秦煤瑞金電廠深度發揮270萬千瓦低碳清潔煤電對新能源的重要支撐和靈活調峰作用,著力打造‘50公里內風、光、火、儲、熱、固廢處理一體化’的多能互補型綜合智慧能源基地,包括供熱管網、固廢處理、光伏、風電、火電靈活性改造、化學儲能、應急儲煤場、綜合智慧能源大數據管理平臺等八大項目?!比A能秦煤瑞金電廠黨委書記郭志健說。 能源高質量發展,既要安全高效,也要清潔低碳。目前,華能秦煤瑞金電廠的綜合智慧能源基地已初顯雛形,270萬低碳清潔煤電已高質量落地;供熱業務全面推進,已實現向周邊12家企業供汽,年營收可達1億元,并全力實施供熱管網增容改造,協助贛州市啟動全市供熱規劃編制,預計2023年一季度可實現中國稀金谷永磁電機產業園供熱全覆蓋,遠期可實現50公里范圍內工業園區供熱全覆蓋。同時,粉煤灰、石膏、煤渣等綜合利用有序開展,年營收可達1億元;固廢處理穩步實施,已探索實現污泥摻燒;清潔能源開發、應急儲煤場建設、火電靈活性改造、化學儲能、綜合智慧能源大數據管理平臺等正在全面推進。

    郭志健表示:“未來,公司將可提供區域一體化綜合能源,實現橫向‘電、熱、冷、氣、水’能源多品種之間,縱向‘源-網-荷-儲’能源多供應環節之間的生產協調、管廊協調、需求協調以及生產和消費間的互動?!睆内M南地區沒有大的電源支撐點,到發展為江西省裝機容量最大的火電企業;從電廠控制系統完全依賴進口,到為百萬二次再熱火電機組換上“中國大腦”;從傳統火電廠,到轉型升級為多能互補型的綜合智慧能源基地。

    華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能秦煤瑞金電廠”)在“紅色故都”的江西省贛州市,肩負著振興贛南革命老區的重要責任與使命,堅持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化企業改革,持續推進科技創新,走出了一條煤電保供、電力興邦的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深化改革    成就“央企+民企”煤電聯營合作典范

    回溯過往,改革開放前贛南山區廣大群眾過著“松枝竹片當燈點,加工稻米靠人力”的生活,“用電難”成為當時重大民生問題。贛州位于江西電網的末端,為典型的受電電網,缺乏獨立電源支撐點、新增用電負荷大,更訴說著曾經贛南革命老區發展對電力能源的熱切期盼。經濟要發展,電力應先行。2008年,瑞金電廠一期2臺國產35萬千瓦超臨界機組建成投產,改善了贛州乃至江西的電網結構,填補了贛南地區大型電源支撐點的空白。2012年,《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帶給贛南地區的是十年巨變、滄海桑田。2019年,作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規劃中能源類首個項目——瑞金電廠二期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從根本上著力解決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同時也掀開了電廠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序章

    馭匠心而馳,乘東風而上。在同一年,為創新落實國家國企改革部署要求,瑞金電廠開創了央企混改新模式,率先通過市場化競爭方式引入民營企業陜西秦煤實業集團運銷有限責任公司,各持50%均股混改模式重組為法人單位華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在系統內首次成功實現“央企+民企”煤電聯營混改。

    值得關注的是,混改后的瑞金電廠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市場化經營機制、激勵約束考核以及三項制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按照股東股權比例和制衡原則,合理設置混改公司‘三會一層’,明確股東會的權力機構地位、董事會的決策機構地位、監事會的監督機構地位、經理層的管理和執行地位,大力推行清單式管理,制定黨委會前置審議清單,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理層決策事項職權清單,做到股東雙方責權利劃分清晰,減少股東之間的矛盾,提升綜合管理效能?!比A能秦煤瑞金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實施混改后,瑞金電廠股東雙方通過“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探索實現共享共贏的現代化企業發展之道,將民營企業的靈活性、創新性和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雄厚的實力資源、規范的管理進行有效結合,為“央企+民企”合作提供了典范,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拓展了民營資本發展空間,加快了企業電源結構轉型升級,有效盤活了一期存量資產,做強做優了二期增量資產,強化了上下游企業戰略合作,促進了煤電聯營合作雙贏,對深化國企改革、激發企業活力,具有重大牽引作用。

    相關數據顯示,華能秦煤瑞金電廠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2018年增長47.93%,2019年全面扭轉連續兩年虧損的不利局面,2020年實現利潤總額較2018年增長1.45億元、資本保值增值率提高61.15個百分點;即使在煤價屢創歷史新高的2021年仍然保持前三季度盈利,成為前三季度區域公司唯一盈利的火電企業,企業盈利能力得到根本性加強。


    自主創新   為百萬火電機組換上“中國大腦”

    2021年12月,隨著華能秦煤瑞金電廠4號機組完成168小時試運,華能秦煤瑞金電廠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運,標志著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全國產安全智能型DCS/DEH一體化分散控制系統技術的成功應用。“DCS即分散控制系統,是電廠的大腦和神經系統,負責監測各項參數、控制各項設備、實現人機交互。DEH是DCS汽輪機控制系統,汽輪機控制要求高精度、高速度、高性能,不是任何DCS都能滿足,需要解決兼容性和數據交換問題?!焙蝿俳榻B.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兩個系統的核心技術完全依賴進口。若順利研發,將突破火電廠DCS/DEH控制系統的關鍵技術壁壘,解決火電廠“大腦神經中樞”“卡脖子”問題,能源電力重要基礎設施運行的本質安全也將得到保障。

    為解決發電領域DCS系統這一“卡脖子”難題,瑞金二期百萬機組開展睿渥全國產DCS+DEH一體化創新示范應用,以實現關鍵控制領域的完全自主可控。并組織成立華能睿渥全國產DCS+DEH一體化示范應用攻關組,通過強組織、提質量、保進度、拓創新,成功實現了項目示范應用,為最先進的百萬二次再熱火電機組換上了“中國大腦”,歷史性、戰略性地突破了火電廠DCS/DEH控制系統的關鍵技術壁壘。DCS和DEH兩個系統的全國產化融合,在國內尚屬首次。

    科技創新成就了華能秦煤瑞金電廠的高質量發展。目前,華能秦煤瑞金電廠取得實用新型專利超過130項、發明專利達5項,其中多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全國首屆電力班組創新創效特等獎、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各類獎項。

    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同樣離不開中流砥柱的創新型人才。作為攻關組組長李華,是電廠工程部一位優秀的熱控專工,也是一名技術創新的領頭雁。她以“巾幗何須讓須眉”的魄力,在距離投產不足8個月的時間內克服設備圖紙

    交付滯后、施工力量不足等重重挑戰,帶領攻關組對現場12個系統、40多種設備、3000多個測點進行無縫通訊,完成20余項技術創新,攻克30余個技術難題。

    在華能秦煤瑞金電廠像李華這樣“不必揚鞭自奮蹄”的專業技術人才還有很多。據了解,企業現有職工377人,其中黨員122人,大學以上學歷占83%,平均年齡僅35歲,現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9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人員120人,高級工及以上技能人才162人,國家級中央企業技術能手5人,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用青春和熱忱創造著華能秦煤瑞金電廠的輝煌篇章。


    優化布局    綜合智慧能源基地大有可為

    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背景下,作為扎根贛州的唯一大型火電企業,華能秦煤瑞金電廠近年來為贛南蘇區電力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能耗雙控,助力打造國家級“低碳生態示范區”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華能秦煤瑞金電廠深度發揮270萬千瓦低碳清潔煤電對新能源的重要支撐和靈活調峰作用,著力打造‘50公里內風、光、火、儲、熱、固廢處理一體化’的多能互補型綜合智慧能源基地,包括供熱管網、固廢處理、光伏、風電、火電靈活性改造、化學儲能、應急儲煤場、綜合智慧能源大數據管理平臺等八大項目?!比A能秦煤瑞金電廠黨委書記郭志健說。

    能源高質量發展,既要安全高效,也要清潔低碳。目前,華能秦煤瑞金電廠的綜合智慧能源基地已初顯雛形,270萬低碳清潔煤電已高質量落地;供熱業務全面推進,已實現向周邊12家企業供汽,年營收可達1億元,并全力實施供熱管網增容改造,協助贛州市啟動全市供熱規劃編制,預計2023年一季度可實現中國稀金谷永磁電機產業園供熱全覆蓋,遠期可實現50公里范圍內工業園區供熱全覆蓋。

    同時,粉煤灰、石膏、煤渣等綜合利用有序開展,年營收可達1億元;固廢處理穩步實施,已探索實現污泥摻燒;清潔能源開發、應急儲煤場建設、火電靈活性改造、化學儲能、綜合智慧能源大數據管理平臺等正在全面推進。

    郭志健表示:“未來,公司將可提供區域一體化綜合能源,實現橫向‘電、熱、冷、氣、水’能源多品種之間,縱向‘源-網-荷-儲’能源多供應環節之間的生產協調、管廊協調、需求協調以及生產和消費間的互動?!?



    狠狠爱亚洲av无码专区首页